浙江切换
新闻
传统产业变局 信息产业崛起 高新区(滨江):为产业而生
2016
06/16
15:54

从三个乡镇建制,到滨江区和杭州高新区两区体制调整,再至“国际滨”被公众传播,20年间,高新区(滨江)走过了一条向城而生的产业发展之路。

如今,谁也不会忽视这个地处钱塘江南岸、杭州乃至浙江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在“十三五”开局季,高新区(滨江)收获了GDP181.64亿元,同比增长18.1%,连续9年增幅位居杭州第一。

短短十余年,年轻的高新区(滨江)为什么从无到有,而今发展迅猛直至强大?这些设问以及讨论在多个场合被问及,高新区(滨江)党委书记詹敏对此的解释是:“产业发展需要不断转型升级,国家顶层设计中有了国家级高新区,它的核心在于创新,高新区(滨江)的设立,是缘于产业转型,为产业而生。”

始于国家高新区建设,如今在全国115个高新区中综合排名第六,继续坐定高新区国家队“第一方阵”——落子于产业之上的“高”与“新”,已成滨江发展的核心要义。

传统产业变局

自东而西,西兴、长河、浦沿三镇,以及钱塘江北岸的国家高新区,在2002年重构了一个杭州新区——80多平方公里的高新区(滨江)。

高新区(滨江)有着萧山的“老底子”,乡镇企业、传统制造、低端产业……在当时看来,这些都是经济发展的“明星企业”,不过,于“国字号”高新区“加持”的背景之下,许多老牌企业纷纷寻求转型出路。

华水芳是华业高科技产业园的“掌门人”,上了点年纪的滨江人都知道,以前在南星桥码头对岸,有一家“高铁”牌水泥厂,货轮一个拐弯,可以直接开到厂区码头,最多时候,300多人在那里上班——华水芳,就是这家乡镇企业的“老板”。

不过,从高新区(滨江)建制元年,华水芳就把红红火火的水泥厂关了,在建业路拿了80亩地,开始做符合高新区产业导向的园区,“那个时候的导向,大家都看明白了,要搞高新技术产业,像我们这种漫天扬灰的水泥厂,早晚要被淘汰。”

10多年间,华水芳在园区里孵化出了聚光科技等众多信息经济明星企业,如今,又成立了3000万元规模的基金,过半用于园区内400多个项目的风投之上,“我卖水泥卖了20多年,销售额不到15亿元,但园区设立到现在这几年,销售额就有100多亿元,”

这种“老乡镇企业”的产业转型故事,不在少数。以万轮科技园为例,这家前身销售量巨大的自行车厂,在2008年成立了杭州首个“大学生创业园”,吸引无数创业者入住其中,如今,宇视科技、德诺资本等行业大鳄,也纷至沓来,落户其中。

詹敏表示,“滨江的传统企业,要么它的传统产业转移出去了,要么就没有了。它留下来的传统物业,现在倒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像华业、万轮、金盛,这几个原来都是老的本地传统企业,厂房在、土地也在,但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一个高端产业、高新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人才的聚集地。”

信息产业崛起

5月6日,“华三”归国。

兜兜转转11年,这家总部设在高新区(滨江)的企业,历经数次股权变迁之后,控股权再次回本土企业之手——在当日新华三集团成立新闻发布会上,收购方紫光股份(000938)宣布拥有新华三集团51%股份。

而在高新区(滨江),“新华三”素来被视为信息产业班的典型“课代表”——在其不到100亩土地的园区中,每年带来的产值是100多亿元。

而在此背后,有着突出创新能力的“新华三”,9000多名员工中研发人员占比40%,这种由“聪明大脑”带来的经济变革,也给高新区(滨江)送来投资回报——连续两年,“华三”成为高新区(滨江)独立法人企业交税最多企业,前年是18亿元,而去年是15亿元。

另外方面,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阿里系以及海康威视为代表的海康系,在这些年同样成为高新区(滨江)信息经济的核心力量——以海康威视科技有限公司为例,一季度工业总产值超过48亿元,同比增长23.8%;而由其衍生的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同样收获22亿元,同比增长43.1%,发展势头迅猛。

这种来势“凶猛”的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滨江经济发展的绝对主力,相关数据显示,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智慧经济,已占滨江地方经济总量六成以上。

大众创业孵化器

昨日上午,杭州创业大街在高新区(滨江)正式开街,至此,与滨江西端的海创基地形成两大大众创业孵化器格局。

这些年,有着“5050计划”政策主导的海创基地,包括贝壳社、米趣科技在内的海归创业项目,于此地迅速成长。以一支牙刷的故事为例,王勇竞和他们“Grush”创业团队,前阵子刚在美国拿到了100万美元的创业奖金。

如今,创业大街的开业,也让李克强总理喝过咖啡的“3W空间”入驻其中,以及更多想创业的“草根团队”来到杭州,成为众多创业者的其中一员。

事实上,在高新区(滨江)这片创业热土上,其创业导向,也有信息经济产业的树状延续性,分布在各个生态链条之上——从最早的UT斯达康系,到随后的阿里系,各个行业被创业者们细分得愈发精细,并深耕其中,甚至成为行业内的“隐形冠军”。

很少有人会知道地处高新区(滨江)偏僻处的鼎炬科技,而事实上,这家门面并不大的企业,已经能把自己的智能机器人用到实战——比如,可以通过像CT一样的扫描系统,去评判实木地板的空洞率,以及需要去填充多少石膏——凭借在工业控制系统以及当下信息系统上出色的表现,鼎炬科技已经成功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并成为浙江省智能工厂(机器换人)专家组成员。

在5月27日滨江区全区领导干部大会上,詹敏说,“滨江区就是一个大孵化器,孵化工作是我们的本分。没有孵化就算不上高新区,丢了孵化就丢掉了我们的饭碗。”

高新区的国家使命

地方经济事关国家使命,而产业布局,更是其中核心竞争力。

如今,更多根植于高新区(滨江)的企业,已经走向国际市场。以安恒信息为例,这家著名的“白客”公司,名列今年由美国投资咨询机构Cybersecurity Ventures发布的2016 Q1《网络安全创新500强》企业榜单中,并以“云安全、应用安全及数据库安全整体解决方案”技术,位列中国上榜四家企业首位。

而在国际上制定诸多“国际标准”以及取得国际化话语权的“华为”,早些年已经在高新区(滨江)落地了华为研究院,相关人士表示,“华为研究院一直建到2014年才开始投用的,而在建设的过程当中,就是高新区跟华为公司反复研究探讨在这里做什么的问题,最后确定做华为的高端研究,高容错计算机,我们更鼓励这些大企业进行新技术的创新和研究,以及做新的业务和新的研发。”

詹敏表示,滨江有些东西就是要代表国家去参与国际竞争,所以这几年,滨江的地方经济发展得好了以后,就是更加要把这个标杆拉高,就是要站在国家使命的角度来看这一问题——就在近日,科技部公布了全国高新区实力榜单,高新区(滨江)在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单项排名中,位列全国115个高新区第2位。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