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05日讯 淡淡的闲适和浓浓的乡愁包围过来,让人犹如置身于一幅中国山水画中。近年来,集特色旅馆、休闲养生、农耕体验和民俗风情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民宿业,在全市各地发展得风生水起。这些蓬勃兴起的民宿,不仅是乡村旅游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风向标。我市“民宿型”农家乐现状如何?它能走出同质化“窠臼”吗?民宿发展是否需要主题突出、个性鲜明,形成一种差异竞争的态势?围绕这些问题,记者于近日进行了调查。
石头民宿
隐匿在石峰山古老村落
人在画中走,画在人中行。
4月25日,车子抵达玉环大麦屿街道,在地处万年火山遗迹的石峰山村,记者看到绕村而生的古树郁郁葱葱,让古村落显得更为神奇。此地是华东地区至今保存最完好的死火山,栖息山上的茶农不少,他们在忙着打理茶园。
沿途,入目的全是与石有关的画面。屋咬着山,山抱着屋,石屋、石路、石阶。这里的民宿,主题也离不开“石”。
石头筑成的台门,年代久远。坐落在这儿的“村曼里”民宿,怀抱海色,显得沧桑古朴。屋子是用火山石搭建的,现在成了供游人住宿的民宿。屋内设有客房、餐厅、咖啡馆、会议室、多功能厅、烧烤区和露营区等。入住这里,客人可以泡一壶火山茶,一边品茗,一边听山涧流水发出的响声。若有雅兴,还可以目睹火山遗址的壮美,在昆虫的呢喃中,度过山间宁谧的夜晚。
这间民宿,房子是用石头砌的,窗子是用石头雕的,道地是用石板铺的。有些石头屋外墙,爬满了绿色枝叶。那是名叫“爬山虎”的一种植物,屋有多高,它就能爬多高。它很强大,可以让满目沧桑的石头屋变成绿色别墅。民宿内,木制阶梯、实木吧台、布艺沙发,以及门外和墙角到处装饰着的鲜花和绿植,给坚硬、有点冷冰冰的石头主调,带来了灵动和生机。眼前所看到的这一切,正是“村曼里”民宿的特色。
正是这样与众不同的特色,吸引了众多游客,“五一”期间人气特别旺。“‘五一’小长假,我从椒冮赶到玉环石峰山村玩,晚上就住在‘村曼里’。这家民宿共五个房间,一间是阳光房,种满花花草草,复式空间,很雅致;另外四间是标间,与阳光房一样,也用一些石头砌成。阳光房500多元一晚,标间300多元一晚。听玉环的朋友说,这里节假日和周末人气很旺,住房很紧张。来之前,我为自己预订了一个标间,住了两晚。两天在石头屋进出,各种奇石在我眼中,似乎都有了鲜活的生命,它们不再是冷冰冰的石头,而是与我们人类有着一样情感的生物。”游客李琪说。
“‘村曼里’一直都在精心打造火山遗址石屋文化,努力创建乡村服务业综合体,这些也是受游客热捧的原因之一。做出能把人留住的民宿不难,难的是以乡村为依托的民宿,怎么打造‘村曼里’文化带动村庄、村民参与,才能长久吸引人和留住人。”“村曼里”负责人金通说。
据了解,去年12月18日,玉环港区办、浙台(玉环)经贸合作区管委会确定石峰山“村曼里”为玉环海峡两岸自驾旅游营地。这是玉环首个推动对台直航和加强台台旅游发展的自驾旅游营地,它将为台湾车辆来台州自驾旅游考察活动提供旅游保障。
据大麦屿街道农办工作人员介绍,开发“村曼里”民宿,他们依托当地优越的自然环境,结合石峰山村情实际,抓住美丽乡村建设这一契机,围绕石峰山火山遗址和石屋文化资源,进行石峰山美丽乡村山海风光带建设。“村曼里乡村度假项目”总投资为1000多万元,涉及休闲度假、会议、商务、养生和旅游等多个方面,力求实现吃、住、玩一条龙服务。为此,早在2014年,他们就引进了玉环石峰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和玉环县村曼里旅游文化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借助当地特色,发展石峰山石屋民宿,通过举办油菜花摄影节、果蔬采摘乐、婚纱摄影等活动和项目,带动人气,推动当地民宿经济发展。
“村曼里”,不过是我市众多“民宿型”农家乐的一个缩影。
十年农家乐
台州正在寻求“个性化”升级
4月26日,记者就我市民宿经济发展情况走访了台州市农村工作办公室。
据市农村工作办公室最新统计数字显示,2006年以来,我市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呈“异军突起、蓬勃发展、方兴未艾”的良好态势,并取得丰硕成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去年8月5日,省委省政府在我市天台县街头镇后岸村召开了全省农家乐休闲旅游工作现场会;去年11月12-13日省农办又在我市天台县召开全省农家乐提升发展现场推进会。至去年底,我市共有农家乐特色村(点)282个、经营户(点)1756家,餐位6.649万个,床位1.0698万个,年接待游客2095.1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2.04亿元。
“围绕提升发展,近年来,我市积极引导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从‘餐饮型’向‘民宿型’、从‘大众化’向‘个性化’转变,实现了从‘吃一餐’到‘住两天’的华丽转型,打造了一批中高端‘民宿型’农家乐。如天台县后岸村兴办‘民宿型’农家乐,现已成为台州乃至全省的样板村。农户陈逢一对自己的‘隐泉’农家乐进行升级,房价从80-100元/天,提高至338-580元/天。还有天台县寒山茅舍、仙居清沐客栈、玉环县山里村花涧堂和玉环县石峰山村曼里等,这些中高端‘民宿型’农家乐都各具特色,它们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市农办副调研员、经济发展处处长张光根说。
“隐泉”是后岸村第一家自办的高端“民宿型”农家乐,今年春节开业以来,5个房间都需要预约才能入住。“普通农家乐20多个床位包吃住,一天最多1500元,而我们现在5个房间,光住宿一天收入就达2000多元。”后岸村经营户陈逢一说,“我就佩服村党支部书记陈文云眼光高、看得远,他说能干,我就毫不犹豫地跟着干了。”
让农村变为景区,让农业变为商业,让农民变为老板,这是一个美丽的理想,一个美丽的创意,一个美丽的行动。民宿,也只有民宿,才能实现这个美丽的梦想。
挖掘自身特色
努力做到极致
到目前,各地对“民宿”尚未形成统一定义,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但有一些特质是可以确定的:游客与民宿主人应该有一定程度亲切的交流;民宿能提供不同的体验方式,让游客认识当地,如农事活动、农家菜等;小规模经营为主,房间数量并不多。这些特质都将民宿与酒店区别开来。
曾经有人说,“了解一个地方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入住一家民宿”。近年来,迅猛发展的民宿,迎合了城市人的“乡愁”,满足了游客“深度接触”当地文化的要求。而广大农民,也正借助民宿经济发展获得了增收机遇。
我市较早地通过建设农家乐,推动了民宿经济发展,并以此撬动了乡村旅游大市场。
不过,记者走访后感觉到,“民宿型”农家乐的个性化发展正显得越来越重要。个性化不仅指服务个性化,也包含房源的个性化。服务个性化是指针对不同人群的分类服务,比如针对老人的搬运行李服务,接送服务等。房源的个性化,包含房源类型的个性化与房源设施的个性化。而个性民宿,应与当地人文风情结合得更紧密,地域特征也更为明显,比如具有当地建筑特色的房间,如江南古民居、木楼和石屋等。这些形态各异的房源,让民宿变得有个性,也更具当地风情。
从消费心态上看,大路货、同质化的东西,很难激发人们的消费欲望。近来记者听到不少游客对一些没有特色的民宿发出不太中听的评价,“到处都搞农家乐发展民宿,住来住去都感觉差不多”。复制,使得民宿行业在迅速扩张同时,也产生了同质化竞争问题。大同小异,难免让人产生“审美疲劳”。所以,我们在发展民宿经济过程中,应尽早考虑到个性化问题,各地、各乡镇、各村,应挖掘出自身特色,并将其做到极致。我市依山傍海又有很多古村落,每个村子都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如果能好好挖掘,做精做细,营造出浓郁的文化氛围,传递人文情怀,让游客感到有创意和开眼界,且各自又有迥异的风格,相信游客除了赞叹美丽的台州山水之外,也一定会为特色民宿眼睛发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