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宁波2月26日电(记者 李佳赟)一个集聚了近百家化工企业、化工区规划面积占四分之一的区域,正上演着一场“绿色革命”;一片制造化工业林立的“黑土地”,却孕育集聚了千余家文创、科技企业……它就是全国“老牌”工业重镇、同时也是“新晋”文创小镇——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
作为深具创新基因的区域,近年来,镇海区积极化解过剩产能,同时布局新兴产业释放新动能,成功推动镇海从传统制造业基地向“智造”强区大踏步迈进。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镇海区正成为国内制造发达地区可借鉴的“转型样板”。
在浙江省宁波市两会期间,宁波市人大代表、镇海区委书记薛维海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表示,要制胜未来,除了使传统产业融入“创新基因”,还要转变发展方式,以创新驱动为引擎,才能打造经济提质增效的“升级版”。
传统产业“去产能” 铁腕治理腾空间
在宁波镇海的经济沃土中,星罗棋布地生长着近百家化工企业。一以贯之的工业化道路,使镇海较早建立起基础工业,也较早完成了原始积累。蓬勃发展的工业赋予了这片土地活跃的经济力量,如今这一“开路先锋”仍是该区财政收入的“主税仓”。
但时至今日,在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困扰下,以石油化工、通用设备制造、废旧资源、纺织业为代表的镇海制造业结构,产能过剩尤为突出,部分企业出现减产甚至停产。同时,部分门槛较低的制造业还深陷产品同质化、市场竞争力较弱的“泥淖”。
无疑,“产能过剩”和结构“短板”正合力将镇海传统产经架构一步步逼入墙角。
放弃优势产业,推倒重来显然不切实际。相反,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镇海供给侧改革以市场为取向,以化解过剩产能和优化存量企业为两大突破口,使经济发展释放出新动能。
薛维海表示,近年来,镇海“铁腕”推进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政策,对环保、能耗、安全生产等不达标企业以及“僵尸企业”予以关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赢得了绿色发展的新空间。
除了舍弃“蒙尘”GDP,镇海石化产业还积极发展循环型低碳经济,加大对废水、废气的回收力度,开发引进回收技术,把循环经济当成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走进镇海化工园区的生产线,上一个产品的废料,正被当做下一个产品的资源利用,如此不断传递,最后形成闭环,既消灭了废弃物的污染,又最大化地利用了资源。这种循环经济模式,眼下正在镇海产业发展的长河中荡漾开阵阵涟漪。
“镇海的化工产业要融入‘循环’、‘绿色’、‘高端’这三个关键词,进一步将循环经济打通,走持续发展之路。”薛维海说。
要使供给侧改革的“号角”进一步吹响,薛维海认为,传统制造产业还需向产品精深化、产业延伸化、价值高端化发展,以再工业化来重整规划、调整布局,优化结构。
装备制造业是镇海区传统产业,为了使传统产业“补短板”迈向中高端,2012年,镇海成立装备制造产业协作联盟,大力推行“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等措施,实现集聚、集群发展,促进“镇海制造”向“镇海智造”转型。
于是,一批批创新型企业的拔地而起,悄然改变着镇海“大车间”的形象。在供给侧改革的发力下,镇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向高技术环节延伸,打造经济提质增效的“升级版”。
新兴产业“风正起” 激活发展新动能
在镇海这片制造业林立的土地,上千家文创、科技企业正迎着时代节奏拔节生长。
作为宁波市工业重镇,也是浙江省乃至中国华东地区重要的重化工产业基地,镇海在文化创意“基因”上的异军突起,在很多人看来是个意外,但这正是该区努力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的有力体现。
当过分依赖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但又不得不受制于旧式资源模式的“桎梏”,此时,镇海跳出传统圈子发展文创、科技产业,无疑将带动经济发展由“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跨越。
“谋划经济转型要‘两条腿走路’。”薛维海认为,在经济新常态下,镇海以重化工为主的传统产业发展遇到了土地、能耗和环境等要素的制约。要制胜未来,除了使传统产业融入“创新基因”,还要转变发展方式,以创新驱动为引擎,才能闯出一片新天地。
近年来,在镇海淘汰下来的废旧、闲置厂房上,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初创产业园、中科院大连物化所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宁波中心、清华校友创业创新基地、西电宁波信息技术研究院及产业园、国际应用能源技术创新研究院这“五大平台”拔地而起,成为镇海在新常态下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智慧高地。
薛维海说,打造创新创业平台,集聚发展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高新技术产业,既是镇海坚持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打造镇海经济“升级版”的必由之路。
随着“文创之风”劲吹,镇海在文创产业上所开辟出的一套新的“生意经”,亦为人所称道。
2012年4月至今,镇海区累计引进文创企业一千余家。在宁波市国家大学科技园(宁波慧谷),包括洛可可、木马设计、潘公凯建筑设计工作室等一批国内顶尖的创新设计机构纷纷落户,近三年镇海工业设计领域就有20多件作品“捧回”了红点奖、IF奖、红星奖等高级别奖项。
对于一向以重化工基地闻名的镇海来说,文化创意产业亦承载着区域绿色转型梦。
薛维海认为,镇海要在传统工业之外,积极发展现代城市经济。“北京有个中关村,希望将来镇海也可以有条‘中官路’,能够吸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素集聚镇海,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有效提升,打造镇海经济新的增长极。”
由弱到强,由量到质,文创产业正逐步成为镇海最具潜力的产业之一。与此同时,制造业、旅游业等相关行业也通过嫁接文化,融入创意,使附加值和利润成倍翻番,文创产业切实成为带动镇海地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和开启产业蓝海的“金钥匙”。
发力供给侧改革 打造梦想栖息之城
由“静”变“动”,镇海这座曾经偏安一隅的港城,通过扶持和推动新兴产业,发挥园区的集聚效应,在政策之风的劲吹下,在产业格局的带动下,早已成为了创业圆梦的福地。
这一切,都与政府强大的政策“兜底”密不可分。
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近年来,镇海区从编制发展规划、出台扶持政策、举办大赛、推进园区建设、加强产业对接等各个环节入手,已形成以宁波市国家大学科技园为核心的较为完善、系统的创新设计产业发展支撑体系。
如今,“镇海杯”国际创新设计大赛成功举办十年,围绕宁波市传统优势产业与战略新兴产业,大赛直接促成辖区制造企业与工业设计合作项目25项,技术交易额超3000万元,通过吸收、消化创新设计所增加的产品附加值超过50亿元。
在薛维海看来,供给侧改革需要以需求、市场为导向,创造新增供给。而设计大会则能借助世界顶尖工业设计大师的力量,让工业设计有效对接制造业需求,推出适销对路的产品。
此外,镇海还抓牢抓实招商引资这个“牛鼻子”。“五大平台”、海外留学人才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园等“含金量”十足的创新创业基地,纷纷在镇海“落地生根”。
2015年12月,由洛可可创新设计集团发起,“剑指”中国最大的以创新产品为核心的基于互联网的开放众创平台——“洛客”落户宁波慧谷,该平台计划在三年内争取集聚2000名线下设计师,2000万线上用户,“互联网+工业”设计大平台正在兴起。
为了引领产业升级,薛维海亲自为“洛客”平台大力“吆喝”。
他表示,供给侧改革需要改造落后供给,而“洛客”这一B2P2C平台则可通过整合粉丝、科技、营销、供应链、资本等力量,以众筹、众包、众创、众智等模式,使传统产业与设计、技术、管理理念相融合,提高供给品质,满足消费者不断升级的需求。
而在人才资源全球流动、城市之间人才争夺更加激烈的大背景下,为了引进和集聚各类高端人才,镇海通过成立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开展黑马大赛、工业设计和软件设计大赛等,引进一大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落户,并提供一条龙的“妈妈式”服务,让高层次人才安心创业。
一流的投资环境,一批文创产业“金凤凰”飞到镇海。
薛维海认为,“妈妈式的服务,不单是指政策支持、办公条件、奖励项目等,还需包含教育、医疗、卫生、出行等全方位的支持。”此外,在薛维海看来,政府发展的理念能不能与创业者引起共鸣,至关重要。营造一个自由、没有隔阂的创业环境,才能孵化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面对“十三五”开局的新形势,薛维海表示,镇海将一张蓝图绘到底,把基础性工作铺稳作实,形成创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机制。另一方面,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镇海将会汇聚创新经济,使之加速迸发出巨大动能。在连番言语描摹之中,一座腾飞的智慧之城轮廓愈加明朗,以创新创意为“引擎”,镇海正步稳蹄疾迈进经济活力新征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