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切换
新闻
2016温州经济工作重点抓什么:念好6个“三字经”
2016
02/24
15:36

新常态下,温州经济转型升级如何借力?“十三五”开局,温州经济再写辉煌有何举措?2月23日召开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做好“育主体、优平台、重投入、强创新、扩开放、提三产”六篇文章,全力打好经济转型升级组合拳,努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确保完成各项年度目标任务,确保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记者为您详细解读2016年温州经济发展的六个“三字经”。

育主体

要把企业主体培育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作为一项基础工作,加快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和小企业“铺天盖地”的生动局面。

一降低企业商务成本。千方百计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工业用地成本;严格执行国家、省有关涉企税收减免政策,加快清理规范各类收费,制定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实行清单之外无收费。

二加强龙头企业培育。深入实施领军企业、高成长型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深化“四换三名”“三转一市”,落实培育扶持政策。

三深入推进企业重组和上市。深化企业金融风险化解,通过兼并重组、债务重组、破产清算等多种方式,加快“僵尸企业”处置,实现市场出清,加大上市企业培育力度。

四实行工业企业综合评价。全面开展以电耗税收、单位COD排放税收、人均销售收入等为重点的工业企业综合评价,对工业企业进行ABC分类,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提三产

重点培育发展信息经济、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科技服务、商务服务、文化创意等,加快发展现代商贸、旅游休闲、生命健康、房地产业。

一加大服务业投入。加大重点行业投入力度,加快推进温州中心、温州传化公路港等120个带动明显的重点项目,狠抓重点项目开工率、竣工率和投资到位率,争取全年服务业投资完成2700亿元以上。

二积极争取省级服务业强县(市、区)试点。深化服务业强县(市、区)培育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年内确保创建省级培育试点1个、力争2个。

三加快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大力推进16个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平台建设,确保华中科技大学温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基地等第一批7个项目建成投用,大力推进27个省市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提升发展,集中梳理和打造一批特色街区和“亿元楼”。

四深入实施服务业企业“双百”培育计划。探索建立工业企业主辅分离长效机制,制定培育扶持计划,落实有关扶持政策,做大做强100家产业关联度大、主业突出的区域行业龙头企业,培育扶持100家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成长型企业。

优平台

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大力发展“互联网+”新业态,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关键要抓好产业平台的建设和管理,推动块状经济向平台经济转型。

一加快产业大平台的整合提升。年内要完成各级各类产业平台的整合、优化、提升。原则上,省级认定的开发区(园区)予以保留;有潜力创建省级以上产业平台的区块可申请保留等。

二出台实施引导工业企业跨行政区域的政策措施。建立区域间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明确转移流程、财税分成、统计考核等相关事宜,防止因县域竞争导致优质企业流失。出台实施中心城区工业企业搬迁政策,原则上以货币安置为主,不再安排置换土地。

三充分发挥小微企业园作用。要把小微企业园作为推进“低小散”企业整治提升的重要平台,完善小微企业园招商入驻管理办法,优先支持“规下转规上”培育企业入园,同步推进“低小散”企业整治工作。

扩开放

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创新思路、拓宽视野、打通渠道,利用全球资源,发展开放经济,补齐温州的开放“短腿”,着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一加快贸易方式转变。推动外贸向优出优进转变,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快进口商品市场建设,推动进出口贸易恢复性增长。推进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试点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争取国家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

二深化开放合作成果。加快海峡两岸(温州)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和温州韩国产业园建设,积极引进医疗养生、网络经济、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年内力争落实世界500强或行业龙头企业项目2-3个。

三改善开放条件。加快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园区、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单一窗口”等建设,确保保税物流中心(B型)通过国家验收并封关运行,力争温州综合保税区申报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四发挥“走出去”的带动作用。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引导企业在沿线国家和地区节点城市建设布局境外经贸合作区。

重投入

围绕“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项目、高新技术产业、生态环保”等重点投资领域,抓住项目前期、征地拆迁“清零”、招商引资、融资模式等关键环节。

一提高项目谋划水平。更加注重整体谋划,把重大项目建设与周边区域的整合提升结合起来,促进项目前期工作提速提效。

二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推进征地拆迁“清零”常态化,形成拔钉清障的强大声势,切实解决一批难点问题。加大对73个省“411”项目、213个省重点项目、335个市重点建设项目的督查力度,确保项目建设的质量和速度。

三提高招商引资工作水平。以县(市、区)和功能区为主体向全国重点区域派驻第二批招商专员,实施产业招商新模式。着力抓好浙商温商回归工作,确保实现到位内资1200亿元,确保“温商回归三年超三千亿工程”任务圆满完成。

四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充分利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停车场库建设等国家相关政策,尽可能多地争取政策性资金,积极探索投资引导基金、国有资产证券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各种融资路径,不断拓宽重大项目融资渠道。

强创新

坚持创新平台、创新机构、创新人才、创新项目、创新资本多管齐下、联动推进,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发展模式,力争年内全社会R&D投入占比达到2%。

一加快浙南科技城建设。加快启动中科院温州生物与材料研究所、生命健康科技园、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和科技城会议中心、服务中心及综合管理中心等配套工程建设,力争年内形成若干个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重点区块,努力打造“立足温州、辐射浙南、影响全省”的创新高地。

二加快特色小镇和众创空间建设。加快省市级特色小镇创建和培育,争取用1-2年时间建成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特色小镇。各县(市、区)和两大产业集聚区要加快众创空间开发。

三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启动“工业技改五年倍增”计划,加大“机器换人”力度,新增工业机器人应用1000台。同时,创业创新还要引进人才,加大招才引智力度,进一步营造能吸引人、能留住人、能成就人的良好环境。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