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浙江频道12月29日电 (徐乐静 翁璟)浙江,中国民营经济的发祥地。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浙江经济一直以11.8%的年均速度走在全国前列。然而,随着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渐突显,浙江经济陷入了“成长的烦恼”。
如何坚守“生态底线”?“宁可舍弃黑色GDP,也要守住绿水青山”,这是浙江主政者的决心。为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浙江重拳出击,打出了一套包括“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在内的组合拳,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织就生态文明画卷。
浙江经济的“富民样本”
“七山二水一分田”是浙江地形的概貌。浙江土地面积仅10.5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10%,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不过,浙江经济却是不可小觑。
浙江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截至2013年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连续21年位居中国第一。浙江各地,更是有着诸多的富民产业。如浦江的水晶产业、平阳水头的制革产业……
浦江县位于浙江省中部、金华市北部,因水得名,历史悠久。
浦江水晶产业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经过30年的发展,荣获“中国水晶玻璃之都”称号,成为全球最大的水晶玻璃制品产业基地、原辅材料集散地和装备研发制造基地。
2011年,浦江水晶加工厂和家庭加工作坊已达到2.2万家,本地和外来从业人员20余万人,水晶行业实际产值突破200亿元,成为全县最大的支柱产业。
几乎同一时期,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地处浙南沿海的平阳县兴起了制革产业。
那时候,受国家宏观经济刺激和国内外对皮革产业需求扩大的影响,一大批掌握制革工艺的平阳人投资制革行业,经历20多年发展,皮革产量曾一度占全国的1/4,成为全国重要的皮革加工基地,也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皮都”。
截至2002年,水头皮革加工基地共有制革企业1057家,转鼓3300多个,开皮机185台,制革总产值达到37.29亿元,出口供货值10.68亿元,税收1.69亿元。“制革产业一度成为平阳县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平阳县水头镇镇委书记王文胜如是说。
可是,不论是水晶产业,还是制革产业,都是重污染行业,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也随之破坏。在当地人眼里,家乡早已没有了过去的“乡愁”。
绿水青山倒逼转型产业
古人云: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浦江人将浦阳江视为母亲河,平阳人将鳌江视为母亲河……可是,不论是水晶产业还是皮革产业,都给母亲河带来了巨大的污染。
掀开浦江繁荣经济的面纱,看到的是绝大多数加工户直排、偷排污水,全县577条大小河流中85%沦为牛奶河、垃圾河、黑臭河。浦江几乎遍地污水横流,沿河居民不敢开窗生活,老农不敢下地种田,农妇不敢下河浣洗……
而水头镇在2001年获得了“中国皮都”金名片后,却戴上国家级环境污染的“黑帽”,因为制革基地部分皮革作坊简陋的加工手段和陈旧的生产方式,横流的污水致使鳌江的水质从二类下降到了劣五类,成为浙江省八大水系中污染最为严重的水系。
在水头坊间,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要了这张皮,就会疼肚皮;不要这张皮,就会饿肚皮”。
“情愿饿肚皮,也不要这张皮”、“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样的GDP不要也罢”!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指导下,主政者愈加明白在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下,修复绿水青山,严守生态“底线”,才是最长远的富民之道。
于是,2013年浦江借势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的“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重大举措,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响治水攻坚战。浙江省省委书记夏宝龙亲自督战浦阳江,要求在浦阳江水环境综合治理上“撕开口子、杀出血路”,推进全省河道清理和清洁农村行动,以治水为突破口推进转型升级。
截至目前为止,浦江关停了19680家水晶加工户,淘汰水晶生产设备9.5万台;平阳县则从2004年着手整治皮革基地,10年间进行了三次整改提升,将1057家企业兼并重组成8家,3300多个转鼓消减至223个。
开展“清三河”行动、整治工业污染、整治畜禽养殖污染、开展河道整治、实施生态修复工程……两年来,一场轰轰烈烈治水行动迅速席卷浙江全省。
“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平阳县“三改一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平阳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副书记陈修明表示,平阳在皮革基地的整治上将“三改一拆”与“五水共治”紧密相连,做到了“水岸同治”。
浙江打造“绿色”GDP
截至今年8月,浙江在工业污染治理方面效果显著,六大重污染行业企业已关停2219家,搬迁或整治提升3453家,接近收官;全省22个特色小行业已关闭2594家,完成整治提升5866家、完成搬迁入园企业88家。
两年来,浙江多地也都实现了绿水青山还复来的承诺。
20多年来,鳌江流域江口渡断面水质首次由劣Ⅴ类提升至Ⅲ类水;浦阳江断面水质已经从连续8年的劣Ⅴ类达到Ⅲ类水。但治水只是突破口,产业的转型升级才是发展的新路子。
在治水倒逼下,浦江水晶产业链上不同环节的人,都在寻找转型升级的方向。
浙江环通机械公司研制的“全自动水晶研磨净水处理循环装置”,水晶研磨产生的乳白色废液经过这套装置处理,分离出清澈可鉴的净水,实现循环利用。
恒力公司自发研制设备,变水晶废渣为原料玻棒,重新供给水晶企业,年消耗水晶废渣1万吨,产值6000万元。该公司还在试验把回收来的废渣高温熔化后,直接做成水晶饰品,省掉玻璃棒切割、压形、打磨等环节,就不会产生污染。
土生土长的浦江人朱筱洪大幅收缩水晶加工规模,在家乡扩大山林土地承包面积,种植香榧。如今他已经建起5个香榧基地,种下8万余株香榧,总面积达4000多亩,转型成功。
据悉,目前浦江县拥有水晶玻璃企业1200余家,其中2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24家。2015年上半年,全县水晶玻璃行业工业产值41亿元,同比增长17.8%,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14.2%。
平阳皮革产业转型更加令人欣喜。虽然制革企业总体产值下降一大半,但皮带加工产业产值大增。温州奋起皮业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皮带生产商之一,该公司行政副总赵中辉介绍,公司去年年产值6.13亿元,产品主要出口到欧洲、美国、澳大利亚、巴西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平阳还是“中国宠物用品出口基地”,共有宠物用品企业22家,其中生产宠物食品企业15家,产品畅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4年宠物食品出口1.42亿美元,占全县外贸出口总额的20.3%,从2008年以来连续7年一直保持着外贸出口第一大支柱产业地位。
此外,平阳计划打造国内独一无二的南雁•宠物时尚小镇。
平阳县水头镇镇委书记王文胜介绍,该小镇位于水头镇皮革基地,辐射腾蛟皮革基地和南雁荡山AAAA级风景名胜区,计划5年总投资50亿元,打造一座集生产、研发、展销、居住、休闲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时尚特色小镇。
不仅浦江的水晶产业在转型升级、平阳的制革产业在转型升级,还有青田的阀门产业的转型升级,绍兴的纺织业也在转型升级……
待到这些产业浴火重生后,绿水青山就转化成金山银山,届时浙江这个民营经济大省又将谱写出一段段新的故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