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百业之母”的金融,其发展一直以来都颇受各方重视,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今年以来,金融产业更被定位为未来的七大万亿级现代产业之一。
今年7月初,浙江省政府发布《浙江省金融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省金融业总收入要达到1.6万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要达到9%,甚至达到10%。
金融与实体经济
要实现良好“互动”
“浙江金融业发展基础较好,这是优势,但现在要尝试摸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金融产业发展道路。”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副院长杨轶清表示,浙江历来重视金融业的发展,尤其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浙江实业经济的腾飞,为金融业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事实上,目前浙江金融业规模增长迅速。2014年,全省实现金融业增加值2934亿元,已成为服务业的支柱产业。规模以上金融业营业收入超过9000亿元,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999亿元,位居全国第五。
与产业规模增长明显相匹配的是,浙江金融业对全省经济的贡献也逐年提高。2014年金融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7.3%,在服务业中仅次于商贸流通领域,而其税收占全省税收总额比重达9.2%。据介绍,到去年末,全省金融业从业人员近40万人。
拥有20余年金融从业及管理经验的杭州昊润资本总裁王红梅则告诉记者,目前浙江金融业发展已经进入转型的十字路口。除了竞争力强劲的传统金融,还有随着小微、民企等发展起来的小贷公司、私募基金以及各类大小互联网金融等业态,“草根包围国有”的金融行业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的确,新兴的基层小微金融已经成为浙江大金融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去年末,全省的小额贷款公司已有344家、村镇银行71家、融资性担保机构495家,同时,融资租赁公司与典当公司分别达到105家和415家。
但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地方金融发展参差不齐,部分地方金融与其经济发展不匹配,异军突起的互联网金融亟待监管等。”杨轶清表示,金融依靠实体经济获得发展,反过来金融业本身的发展也应该有助于促进当地实体经济,两者的发展要形成良好的“互动”。
服务小微和个人
将是发展趋势
按照浙江省的规划,到2020年,浙江不仅要建立全国领先的大金融产业格局,还要形成有特色的金融产业功能体系,以及竞争力强的金融主导产业,并将金融业打造成与信息经济、健康、旅游等并列的七个万亿级产业。
未来,浙江将把浙商总部金融、私募金融、互联网金融和草根金融的发展作为新的增长点。而按照区域化特色发展思路,杭州和宁波两个城市,将被打造成两大金融核心区域。此外,还将构建完整、高效的金融风险防范及处置体系。
“杭州自主创新能力很强,尤其是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这对众多的小微企业发展来说是有益的。”昊润资本总裁王红梅表示,在杭州,大小互联网金融平台有很多,不过部分小平台因风控能力差被淘汰出局,一些较大平台的风险控制能力也应该持续加强。
王红梅还表示,今年以来,传统银行业中出现了较大批量的离职潮,这些金融领域的专业人士中,有一部分正是转型去做互联网金融、小贷公司等新兴领域。这些金融领域的专业人士将给杭州的金融创新带来新锐的力量。
而在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副院长杨轶清看来,这两年异军突起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潜力还很大。而接下来,他建议,浙江应该根据区域特点实现错位发展,同时,服务小微和草根将是金融业发展的一大趋势。“今后的金融业,要从‘上’往‘下’看,因为服务大企业、大市场的工作传统银行已经做得差不多了,反而小微企业、个人金融还存在很大的市场。”杨轶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