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过半年,温州交出一份漂亮答卷。
上半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962亿元,增长7.9%,增速居全省第五,比去年前移了5位;规上工业总产值2195亿元,增长5.2%。其中,完成限上工业性投资274亿元,增长15.4%,增速居全省第一;技改投资175亿元,增长21.3%,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这份年中成绩单,呈现高开稳走向好态势,恰是温州经济在新常态下所走出的不一样的轨迹。
数据看变化
传统制造业迈向中高端
上半年经济增长新速度,既改变了多年来一季度增长速度相对低位运行的局面,更重要的是,这些指标增长速度蕴含着深度转型的贡献:通过舍弃和淘汰污染企业的减法,发展和培育新兴产业的加法和创新驱动的乘法,加速产业经济转型升级。
数据的背后,是温州打出的一系列“组合拳”:关停重污染行业企业达496家,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占全省近1/3;以技术创新推进技术改造,近两年全市限上工业性技改增幅均居全省首位;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上半年温州规上企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高出全省规上工业平均增速1.7、1.8和1.7个百分点。
无论是工业技改投入、新兴产业对经济贡献率还是节能降耗,都在表明温州经济发展,正从粗放发展向创新驱动提速换挡大步迈进。
“没有新兴产业的崛起,就没有新的增长速度。”长期研究温州经济的温大教授胡振华认为,全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进和新兴产业的崛起,一定程度上挡住了传统产业收入下滑的态势,这是对半年来一系列经济指标最重要的解读。
在胡振华看来,当前温州经济已步入升级换挡、加力爬坡的运行区间。上半年的经济指标有很强的风向标作用,对全年会产生重要影响。半年来的新速度,已然成为一个新的信心指数,只要一以贯之、一抓到底,温州经济一定能迎来艳阳天。
个案看体会
传统产业搭乘科技翅膀
位于永嘉县乌牛工业区的海星海事电气集团公司产品展览室内,一溜儿摆满了各类船舶灯具,航行信号灯、荧光舱顶灯、探照灯、投光灯、白炽舱顶灯、防爆灯等琳琅满目,有些灯具口径达60-70厘米,价格高的要2万多元。
公司技术总工张绍飞说,这些灯具看似普通,但科技含量不小。如船舶探照灯,人在船舱里就可以操作探照灯左右、上下旋转,探照距离远的达2000多米,目前只有国外的一些大公司可以做到。
“面对产能过剩和要素制约,传统制造业要想老枝发新芽,凭的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产品。”这是张绍飞对传统产业出路的再认识。
一头是发展,一头是转型升级,能挑起这副重担的唯有科技创新。“只有提升产品设计和科技含量才会有出路。”在教玩具行业经营多年,育才实业公司董事长苏尚州越来越笃信这一点。公司研制的“符合人体物理学特征的课桌椅”,寿命长近十年,牢固度比以往老旧式课桌增加200%,凭着这项高科技成品,公司成为行业一匹黑马。
“不断注入高新技术和时尚元素的传统产品,往往就是一件不折不扣的高科技产品。一只手表、一件时装,这样最常见的商品,甚至能卖出比一辆汽车还高的价钱,这就是智造的力量。”苏尚州说产业无新旧之分,当下传统产业一步步脱胎换骨,一部分升级到高新技术企业,一部分转型为新兴产业,就看你如何去拿捏和创新。
政策再发力
打造经济转型“四大通道”
在全省经济转型步入深水区和宏观经济向下压力面前,温州能否迎难而上,跑好后半程?
顺应这一经济转型趋势,温州着力构建“四大通道”,让身处市场风浪中的企业强筋壮骨,重塑发展新动力。
接下来,温州以大企业倍增计划为目标,加快培育产业集群。实施“510”产业培育提升工程,发展通用航空、轨道交通、激光与光电、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和海洋经济,培育发展现代物流、文化创意、商务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打造现代产业体系。
打造产业平台。加快形成以瓯江口产业集聚区和浙南沿海先进装备产业集聚区为龙头的大平台体系,强化招引大企业、大项目、大产业的能力,引进若干个20亿元乃至5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大力推进小微企业园建设,力争全年新增企业入驻面积500万平方米以上。
实施工业创强。抓工业强县建设,加大工业投资力度,提升工业发展质量,巩固提升乐清工业强县地位,加快瑞安、龙湾(含开发区)向规上工业产值超1000亿元冲刺,瓯海、永嘉要向规上工业产值超500亿元冲刺。
推进企业转型。以技术改造、“机器换人”、管理增效等为重点,深入实施“四换三名”“三转一市”,重视破解“规上变规下”新问题,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资力度,推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力争今年年产值超10亿元企业达55家、超亿元企业达1000家。